氣候是防疫計劃經濟的續集
氣候是防疫的續集,也是下一輪大重啟的主角,兩者看似風馬牛不相及,但所用的心理學行銷,虛假的科學操弄手段,均是同出一轍。左媒 Sky News 一早開宗明義:我們可透過電視改變你在氣候問題上的行爲,簡稱洗腦。
三年前的防疫,英國政府裡面的防疫專家小組 (SAGE) 其實不少是心理學家,特別是行為心理學,不是醫學專家。他們負責主導「心理暗示」(nudge),例如要求全民戴口罩、街道的防疫大字報、超市的「社交距離」告示、傳媒天天報導的死亡人數,均是活用傳統的大字報與電視的政治宣傳與近年的暗示性行為傳銷,催眠民眾集體潛意識,暗示或明示「身邊皆有病毒」的信息,而且強調政府是唯一的解藥,打壓任何官方以外的資訊,令民眾集體患上類似有斯德哥爾摩症的症狀,越加依賴你的加害者。其中一位 SAGE 的成員表示,「英國人民在毫不知情下,接受了一項未經評估的心理實驗。」 有興趣的讀者可重讀筆者的前文,《英國政府濫用「輕推」推銷防疫暴政》。
三年疫情唯一的作用是給我們少數清醒的人來一次預習,好讓我們裝備下一次「考試」。如果有留意左膠的主流媒體,每日的頭條都是歐洲熱浪和希臘的山火,然後有意無意的把兩者隔著1500公里,毫不相關的事情相提並論,緊接着祭出不同的氣候磚家侃侃而談人類還有多少天活命,天天熱浪死了多少人。本地的BBC記者不報導英國本土和北歐的「冰河時代」,卻大老遠搭飛機跑到西班牙無病呻吟當地的「夏天」,由朝講到晚,唔熱都講到你熱。對,你該估到了,然後就矛頭指向「氣候變化」,叫你支持和環保無關的環保政策,例如不要吃肉、放棄私家車、不要搭飛機去旅行(說來真諷刺),最好一輩子待在政府「為你好」的預設的15分鐘生活圈。可惜今年的英國夏天「不合作」,總是和「全球沸騰」(Global Boiling) 最着幹。按筆者的下筆時間,歐洲的天氣已降至低於季節性的平均水平,阿爾卑斯山也在降雪,所謂的「全球沸騰」鬧劇不攻自破。
權力的悖論——「只許州官放火 不準百姓點燈」,美國氣候特使擁有私人飛機到處飛是很合理,BBC記者搭飛機報導「氣候變化」無問題,平民窮遊搭飛機就喊打喊殺;平民外出散步就是違反「社交距離」,但抓平民的差人卻可以成群結隊的出沒,病毒是長眼睛的,不會對付沒戴口罩的權貴階級。假疫情利用似是而非的偽科學矇騙民眾,用非常不準確的檢測方法判別你有沒有病,然後把任何和「陽性」有關的死者,包括死於車禍的,一一當成是死於19病毒,用誇大的數據、電腦模擬和欺騙性的統計,將普通的一個流感變種,變成「世紀最致命的病毒」,利用人民的恐慌製造人為的疫情。
歐洲大空總局改變了量度氣溫的方法,原本的量度方法只從空氣溫度,現在加進了地表溫度。要知道,地表溫度一向比空氣溫度高,方便政府誇大地球氣溫,和醫官把任何「陽性」統統當作死於19病一樣,用「科學」誇大死亡數字,製造假災難。同樣地,政府也利用似是而非的偽科學統計手段,找一些政要和名人當「二手思想宣傳」 (second-hand dealers in ideas,即磚家),加強全球暖化的謊言,宗教式的推銷「碳排放末日論」,每隔幾十年來一次「末日」,乘機推出解決方法,利用道德、意識形態和計劃經濟取代理性、法治和自由經濟。環保是財團壟斷市場的借口,借環保評級來排擠政敵和競爭對手,至於企業是不是真的符合「環保」並不重要。



二十幾年前,環保原本指適量消費,多植樹,幫襯本地農村,而不是丟棄運作如常的汽車來買電動車,不是叫你吃蟲,強逼人民全面轉用電力,搞什麼碳清零,大搞破壞環境的風力發電,即使計劃如何違反經濟理論,更與保護地球無關,也要雷厲風行的進行到底。很簡單,因為植樹、減少消費、幫襯本地農村政府沒錢賺,你少買一部新車,政府便少賺你一筆增值稅 (VAT) 和登記稅。3年剛好是電動車的最佳運作壽命,所以韭菜們最好每隔3年買新車。正如防疫期間政府禁止你多出外曬太陽來加強免疫力,因為太陽不是政府的私有財產,曬太陽不能抽稅。在座也不知為何各國政府必定在2030年前全面執行碳清零,為何不是2032或2029?2030年是不是有什麼重大技術突破,人類是否在2030年前滅亡或只是年份夠「齊頭」?可見環保碳清零政策完全是沒有民意授權和知情同意,是政府自把自為的現代暴政。
至於為何主流媒體近期不斷爆出電動車的「醜聞」,以為終於有傳說中的「白帽子」出手打救你嗎?想得美!電動車普及化大概已經有10年,上了「賊車」的人不少,包括最早買入電動車而同時批評電動車的 Rowan Atkinson,加上政府的社會主義式調控,現時全英國大概有四分一的車輛是電動或電油混合。假如電動車最終被評為「不環保」,那就是什麼樣的私家車都不能坐,唯一解決氣候變化的方法就是用你對腳行路,最多只可行走你家範圍的15分鐘路程。
英國政府濫用「輕推」推銷防疫暴政
Nudge一字譯作「輕推」,意思就是政府運用行為心理學,在民眾不知情下,傾向選擇做出他們自己也不瞭解的選擇,例如把蔬菜或生果放在當眼處,把垃圾食物放在不顯眼的一旁,目的鼓勵對方飲食健康。輕推的重點是不能強迫,「鼓勵方式」必須簡單,對方必須擁有選擇權。正正是因為看似有選擇權,輕推的精髓就是一般人不易察覺自己正被「輕推」 ,可說是高階洗腦技巧。 英國政府在2010年成立「輕推小組」,利用心理學負責「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