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電動車(三):BBC暗示電動車熱潮將破滅
黃絲又要崩潰了!法國雷諾汽車與中國吉利汽車聯合宣布投資60億英鎊,在英國設立總部及工廠,預計創造19000個就業機會。什麼?不是說脫勾中國,熱烈歡迎香港人嗎? 對不起,脫鉤中國還脫鉤中國,但生意仍要繼續做,中國作為全球供應鏈龍頭,總不能一下子將其消滅,將太陽變成黑洞,美國要壓抑通脹,英國也等錢洗,BNO計劃何嘗不是英國政府的提款機?亞非難民(即經濟移民)大舉殺入,英國政府攤大手板歡迎,難民一蚊不用付就可享有由納稅人支付的酒店安置,每人獲發一張提款卡,每星期有零用錢,免費NHS 處方藥、牙科護理、視力測試兼支付部分眼鏡費用,還可向政府申請免息貸款,但因為黃絲作爲「高質移民」,大手一揮進貢窮政府和全球窮人是很無可厚非的。
返回正題,今次講的主要不是來吐嘈黃絲、什麼中國投資,而是當中的BBC報道內有乾坤,暗示電動車神話將會不攻自破。報道指出,雷諾吉利宣布是次投資將會令「市場帶來新氣象,開闢低碳排放的內燃機引擎之技術」,包括汽油、柴油及混合動力,供應富豪、日產、三菱等品牌,還計劃和沙地阿拉伯國有石油企業 (Aramco) 合作。等等,不是說英國已經在2030年前決定停止製造及銷售任何內燃機發動的汽車嗎?富豪汽車不是宣佈2030年後只供應電動車?現在離2030年只有7年,斷估60億的投資不只會使用7年吧?
好明顯,電動車將會成為20多年前的科網股,熱潮將會在幾年內爆破,順便請過份投資電動車市場的中國入甕。電動車的壞處俯拾皆是:折舊率比汽車高、容易自燃(故非真的「零排放」)、充電時間長、充電站不是短缺便是「服務暫停」、不利長距離行走。最重要是它和電動車的主要賣點——環保完全無關:電池壽命短暫,需要持續挖掘稀土供應,破壞地球生態。沒錯,它是零排放,在行走時不會排放,如果計算製造成本和折舊率,它的碳排放排放甚至比傳統汽車更高,而且重量比汽車重,故需要更多能源驅動。即使風力發電也需要傳統能源維持服務,風車物料來自碳纖維,風車發動機需要潤滑油,潤滑油主要由天然氣或原油製成,所以絕不是「可再生」。除非電動車電力來源是100%可再生(包括生產可再生能源的器具也應該可再生),否則電動車只是「自掃門前雪」,掛羊頭賣狗肉,純粹給左膠打飛機或爬上道德高地罵窮人。我還未講電動車的安全問題,政府如何利用電動車收集個人數據等私隱問題。
電動車和防疫打針一樣,都是政府和財團動用傳媒輿論、利益輸送、納稅人的補貼來創造的偽科學神話,目的旨在鼓吹不必要的消費,打劫人民的財富,擴大內需。過了某個平衡點後,政府便開始容許反對聲音,引入「反對」的民意調查,或者親手打破神話,殺入了市的蠢人 (NPC) 一個措手不及,令財團再次敲詐一筆。廣東人說「無雞不成宴」,深層國家就是「無私人飛機不成氣候會議」,環保只是政府監控、打劫人民、創造內需的藉口。最環保就應該減少消費,選用耐用產品,支持本土企業,鼓勵自給自足的有機生活。根據 Global Forest Research,全球3萬億棵樹木可中和72億噸的二氧化碳,而全球的總排放量達37億噸,全球的樹木足足中和人類的兩倍碳排放量,爲何政府不叫大家多植樹?顯而易見,因爲植樹、本土企業、減少消費沒油水撈,所以政府和財團供養的環保組織絕口不提,而一味只叫你消費「環保」概念產品。
電動車最能表達「膠事認真做,認真做膠事」,故此筆者有信心政府不會真的在2035年前禁止使用汽車,更不會全面取替石油。現在主流媒體製造輿論口誅筆伐電動車正是準備在2030年前懸崖勒馬,到時電動車之千秋大夢正式幻滅。原理和防疫一樣,即使政府如何從防疫大撈一筆,爭權奪利,也不能永續防疫,因為防疫違反經濟定律,政府始終需要放權,讓人民休養生息,生完又生的韭菜也要給時間生長吧?除非政府活得不耐煩,或傻到以爲AI可全面取代人類,即使如中共這類唯物主義政權也要被逼解封。石油始終是目前最穩定最安全最經濟的國家命脈,新油田也不時被發現,「冇油用」只是60年代左膠來嚇小朋友的故事,和十幾年前的「全球暖化」、今日的「氣候變化」、往後的「全球沸騰」 (Global Boiling) 一樣,最後一定無疾而終,或改弄另一個名堂來嚇人。
電動車充其量是電腦驅動的玩具車,短期內可騙騙NPC入股,左膠政黨騙騙政府資助,給企業韜一韜ESG也可以(諷刺的是, Tesla 因 Elon Musk 政見「偏右」,其ESG居然比石油企業還低),但如果想電力全面取代石油絕對是天方夜譚,否則世界工業機器立刻停頓,一朝回到中世紀。正如《每日電訊報》的新聞,什麼零排放垃圾車看似很威風,但一出事最終也要找石油「奶媽」補鑊。 電動車跟素肉和科網股一樣,始終是大財團glimic,賺夠便會適時爆破。國家一日要運作,一日離不開石油。
如果政府放棄石油,富豪的私人飛機和私人遊艇怎麼辦?只要上層人一日需要石油,石油就必定繼續存在,而企業為了利益最大化,必須充分利用相關開採設施、生產線和下游服務,以達至經濟規模。石油不是手作工藝品,不能獨家賣給少數的富豪。伊斯蘭國早已覆滅,為何美軍仍然駐紮在敘利亞,還差點和當地俄軍火拼?冒這麼大的風險,當然是為了石油。故此,電動車熱潮必定爆破,只待何時。
題外話,如果「環保大重啟」真的是「一夜回到中世紀」,人民享用有機食物,維持天然免疫與基因的天民狀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沒有政府偷窺狂式的監控,我是極之歡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