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會對《冠狀病毒法案》年度復查
英國國會在上年8月出版題爲「議會對《冠狀病毒法案》年度復查:C19大流行中議會被邊緣化的另一例子」(Parliament's One-Year Review of the Coronavirus Act 2020: Another Example of Parliament's Marginalisation in the Covid-19 Pandemic) 1。
文章看似批評《冠狀病毒法案》通過得太過倉卒,議員沒有足夠時間細閱法案的細節,需要平衡防疫的需要下影響的民生,看來是「傷害已經造成,非常抱歉」的小罵大幫忙文章。
「政府承諾議會可在事後審查,旨在承認議會在英國憲法秩序中的作用。 然而,許多國會議員認爲,事後審查之模式存在巨大的局限性。 首先,一些議員認為六個月才進行審查的時間太長,他們詢問如果人民在審查期間經歷負面影響會怎樣...其次,多位國會議員在審查時提出了無法修改該法案的擔憂。」
“The government's promise of later parliamentary scrutiny purported to recognise Parliament's role within the UK constitutional order. However, numerous MPs noted that the mode of review suggested had significant limitations. First, a number of parliamentarians argued that six months was too long to wait for a review of this kind, asking what would happen if people experienced negative effects between reviews…Secondly, several MPs raised concerns about being unable to amend the act when reviewing it.”
「負面經歷」似乎說得頗為輕描淡寫,喪失收入、工作及家庭、甚至自殺不能只是一句「負面經歷」就可以輕輕帶過,政府如何補償受防疫政策影響的低下層,有沒有根據慣例引用NHS的「生命質素年齡調整」(QALY) 的政策指標? 報告只集中在議會如何平衡「拯救生命」和人權自由這兩點,政策的透明度、國會審視政策的角色和政府權力的界限。不過,報告仍然根據19病毒爲巨大公共衛生危機的背景出發,沒有深入研究政策的相稱性、合法性和必要性。這固然要引用相關的醫學報告,審視19病毒的生存率和對公共醫療直接影響的入院率,可是這些仍然停留在「陰謀論」,碰不得的階段。
報告認爲《冠狀病毒法案》改變了原有的法庭訴訟模式,法院可接受網上聆訊,有機會造成溝通不良導致的司法不公,對於沒有相關設備的國民造成不便(現在政府還計劃恆常化網上聆訊)。其次,報告批評了《冠狀病毒法案》影響學童學習進度,遠端教學造成對某一類的學童學習困難,例如沒有足夠空間或良好網絡設備的窮困家庭。感覺上報告只是在擦邊球,《冠狀病毒法案》好明顯違法英國已有的基本人權標準。縱使人權可以在緊急情況下暫時收緊,但大部分的法案無法滿足緊急法相應的必要性和合法性測試,也未能平衡社會上不同人士的需求。正常情況下國會議員應該否決《冠狀病毒法案》,而不是將責任推卸在沒有足夠時間閱讀法案(然後今年議員又加人工!) 。即使是這樣,議員也應該正視這個制度性缺憾,而不是任由相同的「負面經歷」再次發生。
Parliament's One-Year Review of the Coronavirus Act 2020: Another Example of Parliament's Marginalisation in the Covid-19 Pandemic. 13/08/2021. Wiley Online Library.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1467-923X.13048